新闻中心

洋四专题

洋山四期——最大码头有聪明“大脑”

发布日期:2021-06-08 浏览次数: 字号:AAA

2020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揭晓

市政府决定:共授奖281项(人)

上港集团“洋山四期超大型自动化

集装箱码头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荣获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各大主流媒体记者走进洋山四期

实地感受“智慧港口”的打开方式:

这座目前全球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

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码头生产效率屡创世界纪录

生产作业实现本质安全

劳动环境极大改善

劳动生产率是传统码头的213%

项目成果已在14个国内外码头应用!

 

让我们来阅读《解放日报》的专题报道吧!

  

 1-4-1.jpeg

news04.jpg


洋山四期:最大码头有聪明“大脑”

▇ 黄海华

223万平方米的偌大空间,地面上竟看不见一个人!洋山四期集装箱码头只有数百台轨道吊和自动导引车在智能化工作着。这是目前全球单体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集装箱码头,其自主研发的自动化码头作业管控系统,在全球港口行业首次实现全业务自动化和核心业务智能化。其码头生产效率是传统码头的213%,屡创世界纪录,且码头作业实现零排放。

该项成果日前荣获2020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部分成果分别在14个国内外码头应用,彰显了“中国大脑、中国智造、中国服务”的实力。


从4小时到15分钟

洋山四期建设中,最大的难点是构建自动化码头“大脑”。

“假设一艘船有2千个集装箱,既要考虑堆场时可以顺带把空箱带回岸边,也要考虑在未来几天取货时避免太高的翻箱率。”上港集团技术中心主任黄秀松说,这就需要细化每一个环节,比如船舶到岸后应停靠在哪个区域、需要安排多少机械来卸货、卸货时从船的两边还是中间开始。

要做到动态协同,背后需要的计算量也呈几何级数上升。上港集团牵头集智攻关,攻克了无人设备全域感知等核心技术,基于流程与数据双驱动的信息交互平台,创新研发了智能作业管控系统。“过去我们配载一艘船需要4小时,现在只需15分钟。”黄秀松说。


7人操控108台轨道吊

洋山四期的轨道吊远程操控中心,不大且安静。“过去,108台轨道吊需要108名操作人员现场作业,如今实现了高度自动化,只需7名操作人员实施远程监控及特定场景参与操控即可。”上港集团尚东集装箱码头分公司副总经理孙金余说。

每个集装箱要精确地被吊起,需解决船舶摇晃导致的集装箱对位变化,以及气候风向导致的吊具摇晃等难题。技术人员创新研发了三维特征人工智能感知、吊具高精度自动控制等技术,提升了约20%的码头运营效率。正是基于诸多这样的高度自动化,洋山四期年吞吐量和作业效率均居世界自动化码头首位。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中国智造、上港服务”攀科技高峰——上...

Copyright© 2020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5012889号-1    沪公网安备 31022102000171号